來源:華夏基金
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A股的市場情緒有了極大改變。以2月初為界,很多指數(shù)走出了V字型,經歷了一月的“心灰意冷”,穿越了二月的“絕地反擊”,三月里A股雖說“乍暖還寒”,但確實已經走過了最冷的季節(jié)。
講真的,兩三個月的時光流轉似短亦長,但其間的曲折與坎坷,只有那些身處其間的投資者才能真切感知,在上漲與下跌之間,有無數(shù)的糾結和痛苦,有無數(shù)不屬于春天這個季節(jié)的情緒。
昨日(3月28日)大漲的A股更是再次用實際行動向大家證明,由跌轉漲就在須臾間,“市場先生”的情緒能有多么捉摸不定,以及被短期非理性情緒主導的股市波動能有多大。
本文就再來和大家聊聊摸不著看不到,但卻時刻左右著市場的“情緒”。
短期的非理性情緒從何而來?
想要識別市場情緒的波動,首先要理解這樣的非理性情緒到底從何而來。
事實上,這個情緒是所有市場參與者情緒的疊加,是投資者對市場的感覺以及根據(jù)感覺做出的決策。
既然是感覺,或冷或熱或適中,極致的冷就是冰點,極致的熱就是亢奮,其實就是源于人性中的貪婪和恐懼,而且很多投資者會把情緒帶入做決策的過程,從而讓情緒落地。而且,在市場過熱或過冷的時候,投資者經常一致性地看空或一致性地看多,于是讓市場階段性偏離它本來的位置。
也就是說,投資者情緒會引發(fā)市場情緒的過度反應,對股市來說是個加速器,既會加速上漲,也會加速下跌。
舉個例子,同樣是3200點,由下往上突破的時候,不少人會心情激動地往里沖,恨不得上滿杠桿;而從上往下回落的時候,大家就會心存憂慮,覺得深不見底,甚至考慮馬上空倉。
這是情緒,更是人性。這樣的非理性在股價高位和低位的時候時常被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在股價大幅上漲的時候,市場基本上只會關注板塊的優(yōu)勢,并加以無限的想象,而一旦開始下跌,市場就開始自發(fā)總結不看好的理由,越是下跌就越是恐慌,恨不得把過去的邏輯全部推翻。
但從本質上來說,某一板塊的底層投資邏輯在短期內很難發(fā)生動搖,那些優(yōu)質的龍頭公司依然濃眉大眼。什么變了呢,變的只是短期市場趨勢、是信心。
可是,這樣的“非理性”也成為不少投資者失去本金的原因。所以市場的底部才總是伴隨著“痛苦割肉”形成,投資者也總是為了“高買低賣”、“一買就跌、一賣就漲”懊惱。
正如彼得·林奇所說:“最終決定投資者命運的,既不是股票市場,也不是那些上市公司,而是投資者自己決定了自己的命運?!?/p>
事實上,均值回歸是市場運行不變的規(guī)律。當市場情緒一致性恐慌的時候,就好像情緒的彈簧被壓縮到了極致,隨時準備向均值暴力反彈;而一致性貪婪的時候,彈簧已很難有繼續(xù)伸展的空間,恢復原長的壓力下,頂部就產生了。
拉長時間看,股票價格圍繞盈利趨勢上下波動,漲得不合理了會跌下來,跌得“委屈”了也必然會漲回來。貪婪的情緒在極致的推演后,可能就會帶來瘋狂的下殺;而超跌或是半信半疑的震蕩反而提供了機會,帶來了上漲的空間。
雖然波動絕大多數(shù)是隨機漫步的,但是價值是根基和大本營,企業(yè)盈利才是權益市場長期投資的核心與要義。
(數(shù)據(jù)來源:Wind)
如何盡力避免被非理性情緒操控?
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經濟學家凱恩斯就指出了心理因素在人的經濟決策中的重要性,他認為人在受理性經濟動機影響的同時,還受到非理性的支配,并留下了一句經典的話:“市場持續(xù)非理性的時間,總會比你能撐住的時間更長?!?/p>
市場的短期非理性的確無法預知,但資產的內在價值卻可以被計算。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總有高手能看準內在價值,從容地識破市場的情緒波動,并利用人們的恐慌與貪婪賺錢;而新手卻總是被情緒帶跑,無奈交出籌碼,倒在反轉的黎明前。
那么,高手究竟做對了什么,普羅大眾又該如何避免被非理性情緒操控?
《行為金融學》一書中提到的美國的LSV基金公司(LSV Asset Management),就提供了一個利用市場情緒和心理學原理持續(xù)盈利的絕佳案例,值得投資者借鑒。
這家成立于1994年的基金公司,管理著超過千億美元的資產,其特殊之處在于,三位創(chuàng)始人都是行為金融學教授。
公司投資哲學的基礎是,只要系統(tǒng)地利用那些能夠影響大多數(shù)投資者決策的判斷偏見和行為弱點,就可以實現(xiàn)良好的長期投資回報。
通俗地說,LSV公司采用行為金融交易策略是利用普通投資者的“錯誤”構建的,所以策略的成功其實基于以下三個條件。
首先,投資者常常會犯錯。
在認知、決策和交易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大多數(shù)投資者都會出現(xiàn)系統(tǒng)性的錯誤,這些錯誤會導致價格與價值的偏離,價格有時會被高估、有時會被低估。市場的定價錯誤是行為金融交易策略的前提條件。
其次,需要盡量做出與犯錯的投資者相反的操作。
例如,當大家都在購買某種品種并導致其價格高估時,行為金融交易策略反而指向應該賣出該品種;而當大家都在賣出某種品種并導致其價格低估時,行為金融交易策略認為應該買入該品種。也就是“別人恐懼我貪婪,別人貪婪我恐懼”的逆向思維。
最后,從長遠來看,價格會趨向于理性,價格會回歸價值。
假如低估的品種一直被低估,高估的品種一直被高估,價格就無法得到糾正,策略自然也就無法盈利,當然這一點并不符合市場運行的客觀規(guī)律。
LSV基金公司就是通過這樣的方法,在幾十年的時間里持續(xù)獲得超額收益,成為投資長跑中的贏家。
?。ò咐齺碓矗骸缎袨榻鹑趯W講義》,陸蓉,中信出版集團)
對普通投資者而言,也不需要將事情想得過于復雜,大道至簡、少即是多。
如果能建立自己的投資體系、構筑自己的安全邊際——買好東西(有長期前景的優(yōu)質資產)、買得便宜(低估階段敢于買入)、拿得住(用閑錢、長錢),從長期來看已經有很大的概率可以收獲復利的雪球。
當然,做好倉位管理也非常重要。
面對市場非理性下跌,滿倉也許是悲慘的,但空倉也并非完全幸運。因為行情往往是在一片質疑和看空中迎來爆發(fā),與大跌相鄰的,時常就是暴漲,倒在黎明前才是最心碎的。二者綜合一下,保持對市場的敬畏,持有部分籌碼才是相對更好的應對方法。不空倉、不滿倉,等待市場先生出價,反彈了可以跟得上,跌了也有子彈補倉。
也正是這個原因,挖掘基一直推薦大家選擇一些長期看好的品種堅持定投,這是能在震蕩起伏行情中幫助我們穩(wěn)住心態(tài)的重要方法。
如何有效觀察市場情緒進行投資?
衡量市場情緒的指標可以分為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
定性指標最主要的參考是各大投資交流平臺和社區(qū)的留言評論中的態(tài)度,一個客觀的規(guī)律是:無人還在唱空就是頂,而少有人敢看多就是底。
定量指標就更多了,介紹幾個較為常用的:
偏股型基金的發(fā)行規(guī)模,基金業(yè)有一句老話叫做“基金好做不好發(fā)、好發(fā)不好做”,但新聞提到“發(fā)行清淡”、“冰點”等關鍵詞時,時常指向新一輪行情的開啟;
兩市成交量,受投資者情緒的直接影響,市場通常會在磨底期冷清縮量,又在高位巨量滯漲后見頂;
換手率,換手率越高,說明投資者交易股票的熱情越高,當換手過于頻繁,就要提防情緒過熱后的回調風險。
股債性價比,衡量股債性價比的指標是風險溢價,通常指股票市場指數(shù)市盈率的倒數(shù)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差值。股債比越大,意味著此時投資權益資產的性價比越高。
除此以外,融資買入占比、股指期貨升貼水、估值分位數(shù)、創(chuàng)新高個股數(shù)量、股票活躍賬戶占比、破凈率等等都是可用于量化投資者情緒的指標。
當然,將各大指標綜合起來看得出的結論可能更加客觀,因此多家研究所根據(jù)公開交易指標合成構建了“情緒指標”,一般而言,極高和極低點能夠領先于行情反轉,具有較好的輔助判斷力。
落實到實操層面,不妨考慮以下幾個要點。
1)根據(jù)情緒指標進行心態(tài)管理
當市場陷入冰點或較為恐慌,盡數(shù)都是看空的哀嚎,或許應該更加樂觀,心向光明,耐心等待修復;但當市場確實過熱時,身邊所有人都覺得市場還會慣性上漲的時候,我們應該學會克制貪婪,適度降低收益預期。
2)根據(jù)情緒指標進行買賣時點選擇
在炮火中挺進,在煙花中撤退。在市場情緒冰點的時候勇于加倉,在市場情緒處于中位的時候積極挖掘結構性機會,在市場情緒過于瘋狂的時候反而保守。
3)根據(jù)情緒指標調整資產配置比例
依靠市場情緒調整資產配置,可以在市場中長期存活。當權益市場情緒上漲到頂峰的時候,可以增配固收類資產,適度降低權益資產的配置比例;反之,當市場恐慌或剛剛走出恐慌,可以適度提高權益?zhèn)}位。
4)根據(jù)情緒指標調整行業(yè)/風格配置比例
不同的行業(yè)和風格在同一個時點下可能處于不同的情緒位置。交易過熱的行業(yè)可分批止盈,情緒中位尚有上漲空間的行業(yè)可繼續(xù)持有,而情緒處于洼地但基本面良好的行業(yè)可適度增配。
風格亦是如此,沒有一種風格能永遠占優(yōu),拉長時間來看,資金的偏好總是在大/中/小盤和成長/價值風格間來回切換。
誠如本文所討論,市場有它的情緒,是所有市場參與者情緒以及由此作出決策的疊加,反過來又會影響到市場參與者,如同一個螺旋,復雜難料,但卻也不必一直困在其中。
其實,情緒的反面是時下非常流行的“松弛感”,無論是投資還是生活,松弛并不是唯一的答案,它更像是一種選擇,一種很重要的選擇。
很多時候,困住我們的不是市場,也不是生活本身,而是那種疲憊的慣性,讓我們原地打轉,忘了別的可能性,而主動擁抱松弛感,或許就是那個幫助我們跳脫出來的關鍵。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