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藏:古代名硯清賞
- 發(fā)布時間:2015-07-23 07:50:56 來源: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 責任編輯:劉波
硯質(zhì)地堅實,出土與傳世皆有相當數(shù)量,成為今人研究文房四寶中的重點。民國至現(xiàn)代,古硯收藏者眾多,以機構(gòu)收藏為主為精。上海博物館古硯的收藏亦有特色,自上世紀50年代建館初期至今,通過征集、捐贈、移交、考古出土等不同方法,已有數(shù)百方收藏。
嵌端石連蓋長方形蓬萊仙島澄泥硯
嵌端石連蓋長方形蓬萊仙島澄泥硯
1952年上海市青浦重固鎮(zhèn)高家臺元代晚期任氏家族墓出土
長18.2厘米、寬11.6厘米、連蓋高4.2厘米
略呈長方形,帶蓋。蓋上小下大,呈梯形;蓋里內(nèi)凹,上端又琢出長方形凹帶。長方形的硯身下部外凸,正方形的硯堂是一塊嵌入的端石,硯堂的左、右、底邊刻橫豎 條幾何紋。硯堂的上方是一簡約的樓閣,分為兩層:一層為長方形墨池,較深陷,二層銘“蓬萊仙島”。樓閣的左右側(cè)分銘“朱明曜真”和“醴泉華池”,周圍刻山 水紋。硯背琢出寬大的覆手。背篆書銘“凙之”。該硯無使用痕跡?!爸烀麝渍妗笔鞘蠖刺斓谄撸枴爸烀麝渍妗碧?,亦為仙人統(tǒng)治之所。而《史記·大宛列傳》 引《禹本紀》言群仙聚居的昆侖山有“醴泉、華池”。四周的山水紋是對銘文的圖解,硯上的銘文與紋樣,反映了古人追求永生仙界的理想。
硯背的“凙之”銘可能是使用者的銘記。
此硯硯堂是一塊嵌入的端石,色呈紫紅,有翡翠斑,質(zhì)地上佳。以端石嵌入硯中,或者是以一種硯材嵌入另一種硯材,在硯史上十分罕見。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端石,特別是優(yōu)質(zhì)的端石在元代已是比較珍稀的。
古桃州風雨抄手端硯
明
長18厘米、寬10.2厘米、高5.6厘米
古桃州風雨抄手端硯
長方形抄手式。硯面平坦,墨池呈“一”字式,硯背石柱有七,其中三柱頂有眼,另四柱石眼可能已損。硯的右側(cè)刻有硯名:“古桃州風雨研”,下有一篇清計楠的題 銘,述說了得到此硯的由來,行書銘曰:“甲子歲予在古桃州,五月暑后,舊石墻為大風雨所壞,亂石中得此研,壽喬識?!毕掠小坝嬮遍L方篆書印。該硯的來源 如同古遺址采集。古桃州,即今浙江安吉。硯的左側(cè)續(xù)銘:“復為之銘曰:‘研兮,研兮,爾何不為鳳池之染翰,徒淪落乎草蔓,又何不匿跡韜光,乃不潛而見,殆 欲伴我之窮愁著書兮,此心依戀。研兮,研兮,我與爾終老乎嚴澗兮。’辛未五月李聘為壽喬學博勒銘辭。”下有“李聘”篆書方印。甲子為嘉慶九年(1804 年),辛未為嘉慶十六年(1811年)。此行書銘結(jié)體疏朗,用筆從容,線條清勁挺拔,有雅逸之趣。
李聘,清人,字一征,善隸書,得漢體器諸碑法。精賞鑒,兼工篆刻。
此硯著錄于民國年間刊行的《廣倉研錄》。
陳洪綬銘抄手端硯
明
長16.5厘米、寬10厘米、高5厘米 蔣震如、蔣祖同先生捐贈
陳洪綬銘抄手端硯
長方形抄手式。硯面呈門字形,硯堂淌池式,硯心微凹,墨池下陷,硯尾有攔水線。硯上側(cè)行書銘:“香光主者硯”;左側(cè)有行草書銘:“吾身與子惜如玉,慁之金谷 則取辱。”款落“老蓮”。右側(cè)隸書銘:“爾惟堅,劘之亦久;爾惟默,攜之何咎;爾惟不炎,翼文明而雅,與孤清絕俗者相友。似?!庇小褒埫轿念}”和“易齋老 人”款。下有“蔣氏謹旃”和“陳從周臧”收藏印。硯背楷書銘:“己未,予候補寓都門,客挾是硯來,閱其題識,乃于越陳章侯故物。噫!畸人異好,賞鑒必精, 亟宜珍之,以抵韓陵片石?!庇小褒埫健笨?。
此硯上最為重要的是陳洪綬的題銘,書法骨氣洞達,遒勁有力而又流暢自然。抒發(fā)了陳洪綬視金銀錢谷、高官厚祿為恥辱的清風亮節(jié)。
陳洪綬(1598-1652年),明代杰出畫家。字章侯,號老蓮、蓮子,晚號悔遲,更號弗遲、老遲,又號云門僧、九品蓮臺主等。浙江諸暨人。曾師蘭瑛,長于 花鳥、山水,尤精人物,亦善書法,能詩文。個性傲兀,生活放縱,不拘禮法。與北方人物畫家崔子忠齊名,時稱“南陳北崔”。此硯硯身有局部缺損,或許更能彰 顯其人孤傲不羈的性格。
袁褧端硯
袁褧端硯
袁褧端硯
明
長10厘米、寬9.8厘米、高2.5厘米
隨形,半雕半璞,硯面門字形,硯堂平坦,墨池下陷,硯堂有一綠眼,背有五眼。硯上側(cè)刻隸書 “五硯之三”;硯背隸書銘:“形如斷圭,質(zhì)比良玉,君子居之,歸真返樸?!甭淇睢霸丁?,下有“謝湖”篆文方印。右側(cè)楷書銘:“此吾家先世尚之公謝湖草堂 之硯,十世孫又愷購得之,而屬余為銘。枚再書?!弊髠?cè)下鐫篆書:“子子孫孫永寶用?!笨瑫巴儭笨睢?/p>
袁褧,明蘇州府吳縣人,字尚之,自號謝湖居士,工詩善畫。
袁枚(1716-1797年),詩人、詩論家。字子才,號簡齋,晚號隨園老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嘉慶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為 “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1739年)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調(diào)做官,曾任江寧、上元等地知縣。著有《小倉山房文集》、《隨園詩話》等。
袁廷梼(1764-1810年),字壽階,號又愷,清長洲(蘇州)人,為袁褧十世孫,精于考據(jù),富收藏,室名“五硯樓”。
此硯為袁氏所藏五硯之第三硯,始為明袁褧所有,后被其十世孫袁廷梼購得,袁枚亦是袁褧之后,故為此硯兩次作銘,堪稱傳奇。附漆盒。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 最嚴調(diào)控下滬深房價仍漲 人口老齡化影響三四線樓市
- 樂天大規(guī)模退出中國市場 供應(yīng)商趕赴北京總部催款
- 北京16家銀行上調(diào)首套房貸利率 封殺“過道學區(qū)房”
- 10萬輛共享單車僅50人管遭質(zhì)疑 摩拜ofo優(yōu)勢變劣勢
- 去年聯(lián)通、電信凈利潤均下滑 用戶爭奪漸趨白熱化
- 奧迪否認“官民不等價”:優(yōu)惠政策并非只針對公務(wù)員
- 季末銀行考核在即 一日風云難改“錢緊錢貴”現(xiàn)狀
- 美圖7小時暴跌四成 虧損業(yè)績?nèi)绾沃?00億市值受拷問
- 監(jiān)管重壓下P2P退出平臺增加 網(wǎng)貸行業(yè)進入冷靜期
- 配資炒股虧損逾百萬 股民將信托公司告上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