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能“刷臉”開戶了 不過暫時只是輔助手段
- 發(fā)布時間:2015-07-15 09:46:00 來源:光明網 責任編輯:田燕
近年來,隨著人臉識別技術成為高頻詞并逐漸在金融領域運用,“刷臉”受到高度關注。雖然外界期待的刷臉支付、開戶暫未大規(guī)模推向市場,但已有銀行開始嘗試在業(yè)務辦理中引入人臉識別技術。
近日,招商銀行宣布已在深圳分行6家支行柜面,以及VTM(遠程視頻柜員機)全渠道應用了人臉識別技術。記者也注意到,近日,有客戶在招行官方微信上表示,“前兩天在招行辦理業(yè)務,大堂經理引導至VTM上辦理,3分鐘完成開戶……”
招行相關人士書面回復《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招行確實已在柜面及VTM渠道應用人臉識別技術輔助柜員核實身份,未來會推廣至全行的柜面渠道應用。
此前,有銀行互聯網金融部門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于人臉識別技術,銀行的關注度很高,通過這些技術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銀行網點和人力等方面問題,但目前想要進行大規(guī)模推廣和運用的并不多,更多的作為輔助手段和功能。
柜面和VTM可用
按照招行方面發(fā)布的信息,具體來說,該行在柜臺或者VTM上需要驗證客戶信息時,在后端運用了人臉識別技術。
招行方面稱,“需通過攝像頭,實時捕捉客戶的臉部照片。然后與身份證聯網核查照片進行比對,即可準確判斷出是否為客戶本人?!?/p>
此外,為了判斷客戶信息的真實性,在整個過程中,還用到了“活體檢測技術”,即通過系統(tǒng)給客戶發(fā)出一些動作指令,如點頭、眨眼等,“因為人臉識別技術需要通過視頻流或語音轉化文字的方式,判斷客戶所做的配合是否正確,區(qū)別是活體還是影像。”
除了活體檢測,招行方面稱,還通過三維成像技術,以此識別客戶臉部的凹凸部位,不僅可幫助排除視頻、照片等平面影像,而且還可進一步利用核心算法對人的臉部的五官位置、臉型和角度進行計算分析。
招行方面稱,人臉識別作為一個新興的革命性技術,“在我行的應用能夠降低業(yè)務風險、提升用戶體驗,同時奠定我行的創(chuàng)新領跑地位?!?/p>
據悉,應用人臉識別技術比未使用該技術,誤將他人識別為客戶本人的概率可由百分之五降低到萬分之一。
監(jiān)管層對遠程開戶謹慎
事實上,今年1月,微眾銀行就已經展示過利用人臉識別技術遠程發(fā)放了首筆貸款,而馬云也在此后展示了“刷臉”支付。此前,騰訊財付通宣布已經與公安部下屬的全國公民身份證號碼查詢服務中心達成人像比對服務的戰(zhàn)略合作,并且開始在金融領域方面運用場景的嘗試。
但截至目前,開放環(huán)境下的人臉識別技術還未在金融領域方面正式投入使用。今年5月,在清華大學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樊爽文表示,通過人臉識別遠程開戶,應該先訂立一個普遍性的標準,在此基礎上再制定金融標準。因為開戶是打擊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的基礎,因此央行對此十分謹慎。
樊爽文說,至少在目前人臉識別沒有技術標準的情況下,貿然去放開,可能還是有一些顧慮。他稱,自己也沒有把握這個顧慮未來何時會被打消,也沒有很明確的時間表。
在央行年初下發(fā)的《關于銀行業(yè)金融機構遠程開立人民幣銀行賬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表示,銀行賬戶開立應當堅持以柜臺開戶為主,遠程開戶為輔。同時,為了保證銀行賬戶真實性,央行要求遠程賬戶開立實施客戶身份識別機制的自證。
招行方面也稱,目前,監(jiān)管機構對于人臉識別技術在開放環(huán)境下使用還未有定論,需要等待監(jiān)管機構有明確指示后才能應用。招行只是在柜面及VTM渠道應用人臉識別技術,用于輔助柜員核(實)身(份)。
前述銀行互聯網金融部門人士認為,人臉識別技術具有大面積推廣的條件,通過攝像頭可以完成,可以彌補一些銀行在網點建設方面的不足。但目前來看,并不能證明這個技術就能百分之百保證安全,且監(jiān)管部門也沒有給出一個具體的標準,所以更多的還是作為一些輔助手段。未來,這些技術的使用可能更多的還是要規(guī)定其適用一定的業(yè)務范圍,更加復雜或者額度更大的業(yè)務辦理還得去柜臺。
事實上,監(jiān)管層的顧慮并非沒有根據。《中國支付清算行業(yè)運行報告(2015)》顯示,在實驗室環(huán)境中,在LFW數據庫(世界知名人臉識別數據庫)上,人臉識別最高獲得了99.15%的識別率,而根據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研究收集、整理了2000人的身份證照和真實現場采集照,算法識別率僅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