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同意補償老人部分收益
- 發(fā)布時間:2015-03-18 00:33:03 來源:長沙晚報 責任編輯:胡愛善
上周,本報報道了72歲的黃先生在四方坪某國有銀行遭遇存單變保單,本金1萬元5年到期,而收益從之前承諾的年化6%縮水到1.34%。在記者報道后,黃先生又找到了湖南保監(jiān)局和該銀行網點交涉。昨日,黃先生反饋的消息稱,該銀行同意補償部分收益。
銀行初步同意補償部分收益
記者了解到,除了該銀行業(yè)務員夸大收益之外,相關產品合同條款還約定,銷售對象是65歲及以下人群。然而,當時黃先生已經67歲,明顯不在銷售范圍內。這意味著,所謂“賣者有責”的“責”并沒有盡到。
之后,黃先生又帶著相關資料來到了湖南省保監(jiān)局咨詢,得到答復是“先三方協(xié)調,看協(xié)調結果再說”。昨日,記者從黃老先生那里得知,再度溝通后,銀行方面初步同意按照年收益率3.6%,計算黃先生投入的1萬元本金5年內的收益,再補償?shù)?年的分紅金額,應遠遠超過其5年累計收益的區(qū)區(qū)數(shù)百元。
杜絕銷售誤導還需普及知識
相關報道刊發(fā)后,多位長沙市民致電本報熱線96333,爆料各自遭遇的銀行變賣保險產品,或者保險產品拿回本金收益需等若干年;或者是承諾的收益不及銀行定期存款高;或者是以為只要交費1年,實際上卻要連續(xù)多年繳費,現(xiàn)在想退保則將損失本金。
一樁樁投訴背后,折射出的是銀保銷售誤導。實際上,許多投資者并不清楚,自己在銀行購買的保險、信托、理財產品、基金等都并不等同于銀行存款,而是金融投資產品,有著各自對應的風險。對此,業(yè)內人士提醒市民,辦理相關業(yè)務時,要認真閱讀合同,提高警惕防范風險。消費者如在銀行保險渠道誤購買一年期以上的保險產品,可以在“猶豫期”內主動申請退保,或在“猶豫期”內客服人員致電詢問時提出退保,而“猶豫期”為簽訂保險合同后15個自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