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4月22日 星期二

財經(jīng) > 消費 > 正文

字號:  

中國電影票房“飄紅”背后的隱憂

  • 發(fā)布時間:2014-09-29 09:09:08  來源:新華網(wǎng)  作者:張欽  責任編輯:謝凌宇

  截至目前,今年票房過億元的電影達46部,排名靠前的5部超5億元。然而,在票房繁榮的背后,卻是毀譽參半的遭際。

  23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上,有專家更是一針見血:在中國電影市場的蛋糕越做越大、觀影需求剛性增長的背景下,一些國產(chǎn)片靠透支公眾對本土電影的信賴和對優(yōu)質影片的渴望,“掠奪式”地獲取票房。

  高票房與大吐槽并存 “重口味”博人眼球

  票房10.46億元、截至目前位居今年國產(chǎn)片票房榜首——電影《西游記之大鬧天宮》再次上演在遺憾、吐槽聲中贏得沉甸甸的金錢,但因“特技制作粗糙”“家喻戶曉的孫悟空被生拉硬扯地套改成不倫不類的西方魔界故事”,也令觀眾大呼失望。

  國產(chǎn)片品質參差不齊,爛片并非個別現(xiàn)象。10多年來,中國影界為迅速回暖的本土影視捧出多部中國好電影。然而,從《夜宴》《無極》等玩“大導演+大投入+大明星”的國產(chǎn)大片,到近來“小成本+小故事”的輕電影,一批影片敘事混亂、惡搞不斷、粗制濫造,在一片罵聲中票房“水漲船高”。據(jù)研究機構藝恩咨詢統(tǒng)計,截至今年9月21日,我國電影總票房已達212.34億元,到年底有望逼近300億元大關,穩(wěn)居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

  “今年以來,放大娛樂要素、缺乏倫理節(jié)制、惡搞和自我糟蹋的影片有抬頭的傾向?!鼻迦A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尹鴻說,為了贏得票房,一些電影如過量添加食品添加劑一樣,靠不斷加重口味來博人眼球。

  大肆“病毒式營銷” 越罵越“成功”

  一次次失望、一次次吐槽,為什么許多觀眾依然愿意涌入影院,給國產(chǎn)片動輒觀影人次千萬計的臉面?電影評論家李多鈺認為,國產(chǎn)電影主要靠話題、營銷取勝,而非影片質量。

  2013年以來,一批“現(xiàn)象級電影”登上銀幕,連創(chuàng)票房佳績,成為中國影市的“黑馬”。雖然《致青春》等影片既賺票房又贏口碑,但像高票房的《天機·富春山居圖》卻因混亂的敘事邏輯和價值觀取向,被許多觀眾差評為“奇葩”。

  業(yè)內人士分析,這些影片故事內容、涉及題材充滿話題性與爭議性,大多通過話題性的營銷取勝,涉及第三者、婚外情、富二代、物欲等諸多話題,與中國當下的社會熱點非常貼近。一些品質不佳的影片通過題材跟風和利用熱點現(xiàn)象大肆宣傳,進行“病毒式營銷”“審丑式營銷”,票房一路飄紅,甚至越罵越“成功”。

  或許正是因為越罵越“成功”,國產(chǎn)片改進的動力跟不上公眾審美的眼力。10多年來,不會講故事,是國產(chǎn)片備受詬病的要害之一。如《觸不可及》明顯敘事漏洞、《后會無期》敘事上的不嚴密、《小時代3》的拼湊感,劇本的“硬傷”不同程度存在,給人留下遺憾。

  “口水片”能贏得票房 能否贏得未來?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黃式憲認為,高票房的口水片今天或許還能贏得票房成功,卻不可能持續(xù)復制“神話”。隨著進口片與國產(chǎn)片角逐中國電影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國產(chǎn)片應該沉下心來警醒自己,能否守住“世界電影票倉”這塊大蛋糕?如何既贏得票房,又贏得未來?

  一個近在眼前的事實是,2014年國產(chǎn)片與好萊塢大片的電影競爭更為激烈。從票房看,今年1月至5月,國產(chǎn)電影始終保持領先優(yōu)勢。但在5月21日票房過百億元之后,《變形金剛4》等進口大片接連上映,短短一個月內,就使國產(chǎn)片票房份額降至48.27%。

  “今明兩年都是好萊塢電影的大年,重量級大片層出不窮。相形之下,國產(chǎn)片的表現(xiàn)比較頑強。”不過,李多鈺也表示,好萊塢對市場的領悟能力非常高,對中國式營銷的掌握可謂駕輕就熟。《變形金剛4》截至目前仍穩(wěn)坐今年單片票房第一把交椅,就是例證。在未來,如何讓品質與營銷并行,是國產(chǎn)片面臨的最大課題。

  專家呼吁,面對日益挑剔的電影觀眾,面對日益激烈的票房競爭,中國電影唯有提升品質追逐綠色票房,才能在本土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