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宏涛: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例行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主要围绕金融支持我市十项行动,以及上半年天津银行业保险业运行等方面情况发布。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我局二级巡视员李兰、统信处处长朱志刚、股份制银行处处长史江平、财险处处长刘博、大型银行处副处长丁昊;以及11家媒体的记者。首先,请李兰李局介绍金融支持我市“十项行动”方面的情况。2023年8月3日 09:31:00

  • 李兰:

    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年以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机构改革的关键时期,坚决当好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执行者,以“创一流监管业绩、建一流监管队伍”为目标,坚持监管姓监、寓监管于服务、以监管促发展,持续引入金融活水,积极助力天津市“十项行动”战略部署,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四方面介绍今年上半年金融支持天津市“十项行动”措施和成效。一是创新京津冀金融监管协同“新路径”。联合北京局、河北局签署金融监管协同合作备忘录,召开2次联席会议,搭建政策、功能、行为、信息、人才培养的监管协同框架,三地协同出台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绿色金融专项政策,推动形成区域性覆盖新市民和绿色金融的金融服务体系。截至6月末,辖内银行机构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贷款余额超1.1万亿元,保险机构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原保费收入9亿元,赔付支出2.37亿元,承担风险责任1.69万亿元。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超过6200亿元,较年初增长超过10%。其中超过四分之三的信贷资金投向了清洁能源生产和基础设施转型升级领域。辖内机构共推出新市民专属产品服务88项,新市民个人贷款余额1229.38亿元,为新市民提供保险保障金额259.63亿元。2023年8月3日 09:33:00

  • 李兰:

    二是打造金融支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天津样板”。紧跟天津“制造业立市”战略,以12条重点产业链为抓手,深入开展转贷款资金支持产业链试点工作,组织重点产业链无贷企业服务拓展专项行动。会同市工信局、市金融局创新出台《保险服务天津市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提出以集成电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十二条产业链为重点,建立“银行主办行、保险主办司”机制,推动保险公司与产业链企业“点对点”对接,实现100家重点企业全触达。截至6月末,保险行业为2229家产业链企业提供保险服务,保险保障3565.28亿元,渗透度明显提升,保险支持产业链发展成效初步显现。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升资金支付率,加快配套融资支持。主动建立重点项目融资对接反馈机制,针对市重点项目资金未落实情况,向辖内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推送项目清单并跟踪对接效果。例如,在我局搭建重点项目融资对接反馈机制下,开发银行天津分行一次性向天津港大港港区10万吨航道提升工程项目授信14.5亿元。截至6月末,辖内银行重点产业链贷款余额1388亿元,较年初增长43.07%。辖内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共支持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等24个重大项目,投放金额55.27亿元,支付率71.2%,较年初提升57个百分点,配套贷款融资总需求330.42亿元,已授信313.34亿元,到位率94.83%。2023年8月3日 09:35:00

  • 李兰:

    三是探索构建“科技—产业—金融”新循环。完善“123”专项金融服务机制,联合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印发天津银行业保险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优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天开园建设为契机,探索打造“科技-产业-金融”新循环发展模式的样板。针对服务主体,在原有银企对接基础上引入保企对接,充分发挥银行保险功能互补作用。针对服务对象,在原有专精特新企业基础上扩大到创新型中小企业,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道路。目前已推动26家金融机构入驻天开园。全市专精特新等优质中小企业贷款余额538.36亿元,较年初增长31.73%。2023年8月3日 09:37:00

  • 李兰:

    四是在普惠金融上出新招实招。增强普惠金融服务精准性和有效性,编制发布在津银行机构普惠金融产品客户端目录索引,支持用户按所属行业、贷款期限、担保方式等子项组合筛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丰富辖内普惠金融产品供给体系。加大天津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支持力度,指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优势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农民创新创业等方面不断涌现的新的融资需求,鼓励和支持创新信贷产品、业务模式,推出“活体畜禽抵押贷”“乡村旅游贷”“种业贷”等。推动建立了适应乡村全面振兴要求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适度竞争、有序创新、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截至6月末,在津中资银行机构涉农贷款3029.16亿元,较年初增长11.1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161.20亿元,较年初增长63.98%。农业保险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风险保障111.71亿元,同比增长14.48%。全力保障灾害天气应对及保险服务工作。近日,受台风影响,全国多地出现暴雨天气。民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巨大威胁。我局第一时间指导行业主动发挥风险管理和防灾减灾功能作用,积极应战汛期,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理赔程序,及时查勘赔付。截至8月2日10时,天津辖内各财险机构接到因暴雨天气引发理赔报案4145件,报损金额4203.29万元。累计派出查勘人员1800余人次,救援车辆百余辆次。通过简化程序,已完成快速理赔达61.47万元。2023年8月3日 09:39:00

  • 李兰:

    下一步,我局将认真贯彻总局决策部署,站在机构改革新起点上,转变监管理念和方法,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提升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全面落实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努力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展现新机构、新职责、新气象、新作为。2023年8月3日 09:40:00

  • 刘宏涛:

    谢谢李局,下面请朱志刚处长介绍今年上半年天津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情况。2023年8月3日 09:42:00

  • 朱志刚:

    2023年上半年,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天津银行业保险业市场运行平稳,主要经营指标稳健增长,整体风险趋于收敛,服务实体经济取得新进展,支持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一是银行业保险业规模稳健增长。6月末,辖内银行业总资产6.29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373.44 亿元,同比增长7.74%,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3.25个百分点;总负债5.9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294.49亿元,同比增长7.83%,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3.23个百分点。天津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450.8亿元,同比增长12.57%,保险业赔付支出120.33亿元,同比增长19.28%,保险业提供风险保障73万亿元,同比增长38.57%。二是各项存款增势明显,增速达近五年较高水平。6月末,辖内银行业各项存款4.19万亿元,同比增长9.91%。个人存款较年初增加1978.02亿元,较去年同期多增421.72亿元,成为拉动存款增加的主要因素。个人存款同比增长19.04%,增速高于全国银行业个人存款增速1.98个百分点。2023年8月3日 09:43:00

  • 朱志刚:

    三是各项贷款投放达近五年最大。伴随实体经济有效信贷需求恢复、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推进,辖内银行业贷款投放增速加快。6月末,辖内银行业各项贷款4.5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983.82亿元,同比增长5.61%,较去年同期加快3.54个百分点。上半年各项贷款余额增量达近五年最大,超过2021年和2022年的全年增量,达到去年全年增量的145.63%。四是信贷结构实现优化。6月末,辖内银行业制造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370.95亿元,同比增长13.84%,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长304.78亿元,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较年初上升2.24个百分点。具体来看,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制造行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加35亿元、65.8亿元、63.5亿元和15.1亿元,增速分别达到46.5%、19%、37.5%和31.8%。支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贷款余额达710.2亿元,较年初增加47.9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13.89亿元,较年初增长490亿元,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1.66个百分点,贷款户数较年初增加6.91万户。民营企业贷款余额9700.92亿元,比年初增加477.4亿元,增速5.18%;民营企业有贷款余额的户数为132.65万户,比年初增加6.52万户。2023年8月3日 09:45:00

  • 朱志刚:

    五是银行业流动性比例、资本充足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半年,辖内银行业整体保持较高的流动性水平。辖内法人银行业流动性比例70.08%,同比上升0.4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银行业水平5.62个百分点,达近五年最高水平。辖内法人银行业资本充足率15.21%,高于全国银行业水平0.55个百分点。六是不良贷款双降。银行业不良率连续三个季度低于全国银行业水平,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为近五年最低,拨备覆盖率为近五年最高。上半年,我局督促银行业积极处置不良资产,累计处置不良资产272.76亿元,处置不良贷款256.39亿元。6月末,辖内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699.21亿元,较年初下降34.9亿元。不良贷款率1.53%,较年初下降0.1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银行业水平0.15个百分点,连续三个季度低于全国水平。辖内银行业拨备覆盖率197.02%,较年初增加5.41个百分点,达近五年最高水平,辖内银行业风险抵补能力进一步提升。七是保险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在持续加大车险市场行为监管和整治力度下,6月末,天津商业车险综合费用率30.54%,较改革前下降12%。经过中介机构“多散乱”整治工作,3家机构退出市场。在对人身险市场开展打击销售误导、虚假承保、虚列费用、虚挂业务等行为整治活动下,6月末,保险业健康险赔付支出18.02亿元,同比增长5.50%。2023年8月3日 09:47:00

  • 刘宏涛:

    谢谢朱处,下面我们进入媒体提问环节。请大家举手提问。首先,请金融时报记者提问。2023年8月3日 09:48:00

  • 金融时报:

    您好,我是金融时报记者。请问贵局在助力复苏消费市场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有哪些成效?谢谢。2023年8月3日 09:49:00

  • 刘宏涛:

    请股份制银行处史江平处长来回答。2023年8月3日 09:49:00

  • 史江平: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天津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总局部署要求,聚焦天津市“十项行动”,把金融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指导天津银行业机构打出信贷减费让利、扩大消费场景、下沉普惠服务等“组合拳”,释放消费潜力、提振消费信心,深入实施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一是聚焦热点,点燃人间“烟火气”。鼓励辖内银行业机构积极融入市级特色商圈与区级消费中心,通过搭建消费金融生态圈、深度嵌入消费场景等,助力消费新热点培育和能力提升。部分银行与商圈联合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提供金融消费服务方式,供需两端同时发力,为入驻商圈的公司提供经营性贷款。部分银行聚焦教育、婚育、旅游、养老等大额消费领域,挖掘优质场景,寻求平台获客资源。指导银行积极响应天津市委、市政府号召,参与天津市商务局“津乐购”消费券发放活动,发挥消费对于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各行积极承接政府消费券,围绕住房、汽车、家装等居民消费重点领域开展各类优惠活动,助推数字人民币业务发展。截至6月末,辖内商业银行投放个人消费类贷款8975.71亿元。引导银行充分发挥信用卡拉动消费的“主力军”作用,创新信用卡高频场景,推出多样消费回馈活动。辖内信用卡天津分中心基于数字化App搭建连接客户·消费·金融的OTO平台(Online To Offline,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聚焦餐饮、观影、购物等场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带动实体门店消费增长。有的信用卡天津分中心聚焦特定客户群体构建一站式金融消费生态,实现便民、惠民服务。2023年8月3日 09:50:00

  • 史江平:

    二是真金白银,激发市场“活跃力”。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大盘,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幸福;一头连着老百姓,一头连着企业商家。复苏不仅是居民消费的复苏,也是各行各业的复苏。自2022年7月以来,我局指导银行发起“微光成炬”助企纾困稳大盘专项行动,积极推动金融资源普惠下沉,加大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服务对接力度,深化消费市场供需两端齐发力。截至6月末,辖内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141.66亿元,比年初增加470.5亿元,增长17.61%;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802.13亿元,比年初增加87.84亿元,增长12.3%。推动银行充分运用“津心融”“智慧小二”等信息共享平台扩大融资服务,创新“信易贷”等线上信用贷款产品。推出数字化普惠信贷产品,精准化对接客户需求,将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送达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及农户等客群。督促银行给予受疫情影响的餐饮、零售、文化、旅游、交通运输等困难行业政策倾斜,主动提前开展接续信贷评审,通过延期还本付息等多种方式纾解企业的还款困难。部分银行推出纾困政策,涵盖利息减免、下调利率、延期还款、征信保障、创新产品等多个方面,多措并举“免、延、降”助力困难企业恢复。2023年8月3日 09:52:00

  • 史江平:

    三是创新模式,助力消费“加速度”。推动银行结合消费最新趋势,增品种提能级、创新金融产品,从优化审批流程、丰富信贷渠道、提高服务质效等方面完善系列支持措施,提升消费领域发展空间。有的银行开发线上一键申请的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产品,创新风控模型,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腿”,从客户申请到贷款到账平均时限为1分钟内。相比于传统贷款审批时限至少3个工作日的现状,针对客户不同场景消费需求实现了“秒批秒贷”。指导银行规范发展互联网消费贷款,提高金融服务触达能力,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截至6月末,辖内银行业互联网贷款余额1906.09亿元。2023年8月3日 09:53:00

  • 史江平:

    四是多点发力,提振大宗“消费量”。鼓励银行联接世界智能大会、中国(天津)国际汽车展览会等标志性展会,针对汽车、家电等大宗产品,创新消费金融信贷品种,优化服务流程、合理确定利率水平,扩大消费金融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指导银行积极推出线上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与品牌汽车公司建立合作,联合天津市公安交通管理局车辆管理所成立机动车抵押登记服务站,通过线上+线下的新型业务模式为合作伙伴和消费者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方案。截至6月末,辖内银行个人汽车贷款余额27.43亿元,比年初增加8.19亿元,增长42.56%。支持银行设立专营购车及汽车融资相关贷款业务的分支机构,深挖购车用车场景,积极开拓新能源市场,着力打造车生活的金融服务模式,助力大宗商品消费升级。比如,2021年7月,推动辖内首家专营分支机构平安汽车消费金融中心天津分中心开业,该分中心累计投放汽车消费类贷款44.96亿元,累计服务客户2.99万户。五是优化举措,提升人民“满意度”。创新金融产品的推出、多元金融场景的搭建,为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奠定了基础。如何让老百姓“愿消费”“爱消费”?立足“金融为民”理念,督促银行通过开展减费让利、加强消费者保护等活动,提升居民消费“满意度”。引导银行加大信贷资源倾斜力度,优化个人消费贷款产品政策,实施多种利率优惠活动,持续激发居民消费热情。同时,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官网、手机App、网点滚动屏等醒目位置公示优惠政策,确保市场主体及时知悉并享受政策红利。我局着力完善消费维权投诉举报快速反应及处理机制,目前12378消费者维权热线的接通率、消费者满意度均达99%以上。下一步,我局将出台关于推动在津银行业保险业恢复和扩大消费,以及天津银行业保险业支持汽车流通消费政策文件,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扩大内需的力度,助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力推动我市经济持续恢复向好。2023年8月3日 09:55:00

  • 刘宏涛:

    下面,请继续提问。请新华社记者提问。2023年8月3日 09:57:00

  • 新华社:

    大家好,我是新华社天津分社记者。近期,京津冀三地银行保险机构监管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通知》。请问,贵局在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在服务京津冀新市民过程中,围绕“破难题”“暖民心”“强支撑”做了哪些有益探索?2023年8月3日 09:58:00

  • 刘宏涛:

    请大型银行处丁昊副处长来回答。2023年8月3日 09:59:00

  • 丁昊: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去年9月份,我局在这里第一次发布天津银行业保险业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总体思路、实施方案和重点举措。经过近一年的持续推进,天津地区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特别是在推动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北京、天津、河北同处华北平原,三地地缘相接、文化一脉,人员往来流动频繁。目前从河北、北京来到我市工作生活的新市民约有75.8万人,占全市新市民总数的18%。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行动要求,促进人才、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京津冀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今年4月份,我局联合京冀两地银行保险监管部门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区域性新市民金融服务专项政策。三个多月以来,三地金融机构加强信贷管理、押品管理、保险理赔、风险防控等方面信息共享和行动协同,积极探索区域性新市民金融服务新模式,助力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2023年8月3日 10:02:00

  • 丁昊:

    一、打通痛点难点,解决金融服务“有没有”的问题。针对部分新市民创业群体的房产与经营地不在同一城市而无法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情况,我局鼓励金融机构允许新市民以其京津冀区域内的异地押品提供增信,破解异地押品贷款“难”问题。目前,我市已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河北银行等10余家银行可接受新市民使用位于北京或河北的押品申请抵押贷款。截至6月末,相关银行以北京、河北押品为抵押的贷款余额合计3.91亿元。二、优化服务体验,解决金融服务“好不好”的问题。一方面,针对新市民跨区域流动较为频繁的特点,我局鼓励金融机构联合开展跨区域授信业务合作,提高异地贷款服务效率。目前,我市农业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已探索与本系统内北京分行、河北分行联合开展贷前调查等工作,便于异地创业打拼的新市民免去两地奔波之苦,便捷获得信贷支持。截至6月末,相关银行与北京市、河北省兄弟行联合开展调查的贷款余额合计48.36亿元。另一方面,针对新市民车辆异地出险情况,我局鼓励保险公司在车辆异地定损、维修和车险理赔等方面优化机制和流程,提高金融服务满意度。比如,中国人保财险天津分公司等机构加强京津冀三地理赔规范同质化和通赔案件完全授权,简化京津冀异地理赔流程,有效提升异地理赔响应速度。2023年8月3日 10:04:00

  • 丁昊:

    三、聚焦高频场景,解决金融服务“暖不暖”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局指导金融机构用心传递服务温度,以金融之光点亮新市民美好生活。一是针对新市民跨地区跨行转账汇款、取现较多的特点,指导金融机构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减费让利。截至6月末,共推出新市民专属借记卡、贷记卡12种,减费让利123.75万元。比如,邮储银行天津分行针对美团骑手推出专属借记卡,免收跨行转账手续费和跨行ATM 取现手续费等。民生银行天津分行推出农民工借记卡特色服务,农民工在农信社等银行网点或助农服务网点提现,可享受手续费减免政策。二是针对不同新市民群体的消费特点,指导金融机构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推出差异化的消费信贷产品。目前,有的商业银行面向我市引进的重点产业链高端人才设计较长期限、较高额度的纯信用消费信贷产品,有效满足高端客户的住房装修、购物、购车等生活消费需求。有的汽车消费金融公司上线新市民专属的低首付长贷期产品,满足新市民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需求。三是针对农民工工资类矛盾纠纷,指导金融机构参与搭建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更好维护农民工等各行业新市民劳动报酬权益。截至6月末,已有24家银行、10家保险(担保)机构主动接入“天津市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通过平台累计实现代发工资21.3万人次、17.52亿元,完成保证金备案项目925个、12.28亿元。2023年8月3日 10:06:00

  • 丁昊:

    四、强化支持保障,解决金融服务“优不优”的问题。今年以来,我局加强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的互动合作,协同发力,共同营造有利于做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良好外部环境。一是积极争取总部支持。推动法人机构建立京津冀新市民金融服务统一协调机制,分支机构积极争取总部对京津冀地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内部资源倾斜。目前,中国建设银行与市政府共同出资设立天津市住房租赁子基金,首期认缴出资规模15亿元,用于改造为租赁住房,增加我市市场化长租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推动解决新市民住房困难。二是有效打破信息壁垒。鼓励金融机构主动对接本地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或信用信息平台,加快推动新市民信用体系建设。目前,我局已推动实现银税直连,经企业授权后,纳税信息可实时传送至银行机构,形成较为成熟的线上“银税互动”服务模式。截至6月末,“银税互动”余额578亿元,较年初增长32%。天津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与天津市公共信用中心开展合作,引入社保、缴税、公积金等数据,初步搭建信用评价体系,并在金融产品、场景等方面实现应用。从“有没有”到“好不好”“暖不暖”“优不优”,我局始终将新市民金融服务放在重要位置,作为体现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的重要方面,指导金融机构稳步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水平。截至6月末,我市主要银行保险机构已推出适合新市民特点的专属产品服务88项,共向50.32万名新市民发放个人贷款余额1229.38亿元,与2512家企业合作为新市民提供保险保障金额259.63亿元。下一步,我局将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纵深推进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做好分层分类服务保障,不断提高新市民在天津工作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23年8月3日 10:08:00

  • 刘宏涛:

    下面,请继续提问。请天津日报记者提问。2023年8月3日 10:09:00

  • 天津日报:

    大家好,我是天津日报记者。请问,刚才李局在发布时介绍了金融为支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了“天津样板”。贵局在推动保险服务天津市产业链发展方面做了哪些有益探索?2023年8月3日 10:10:00

  • 刘宏涛:

    请财险处刘博处长来回答。2023年8月3日 10:10:00

  • 刘博: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保险作为风险保障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起着关键作用,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积极服务天津市“制造业立市”“十项行动”战略部署,锚定保险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不足等问题,在全国首次推出保险服务产业链方案,实施主办司服务机制,推动保险融入金融服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大局,助力天津市实体经济建设。2023年8月3日 10:11:00

  • 刘博:

    一是出台专项方案,打破制度空白。一直以来,推动保险服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存在制度空白,缺少政策基础和关键抓手,此次我局牵头与市工信局、金融局联合出台《保险服务天津市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为保险服务产业链提供了重要行动指南。《方案》明确了建立信创、集成电路、车联网等12条产业链主办司,主办司统筹推进产业链调研、对接、产品、服务全流程工作,其他公司作为协办司积极参与,形成既凸显专业优势又相互补台的良好格局。在此基础上,《方案》从组织建设、精准对接、创新产品、专业服务、信息统计、考核评价、长效机制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力争实现企业风险意识进一步提高、保险保障覆盖生产经营全流程、企业防灾减损能力显著进步、产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稳固等目标。二是强化多方联动,实现精准对接。我局为保险服务产业链提供充分支持,向公司推送产业链企业名录,组织行业座谈,协调银行主办行建立银保合作关系,搭建政府部门与保险行业良性对接渠道。近期,已推动行业初步实现“三方对接”,一是指导公司制定专属服务方案,通过多种形式深度走访调研企业,获取一线信息,目前完成各产业链重点企业全触达,并与新能源和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协会、互联网协会等达成合作。二是协调保险主办司与银行主办行建立双向对接,研究探索“信贷+保险”综合金融方案,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三是推动行业与产业主管部门建立联系,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发挥保险支持作用。2023年8月3日 10:12:00

  • 刘博:

    三是深化保险创新,开展风险减量。指导行业针对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生产运营、市场推广全流程搭配产品保障,既有普适的财产险、机损险、货运险、营业中断险等传统险种满足基本需求,又有研发费用险、网络安全险、软件首版次险、完工责任险等创新产品满足个性需求,例如行业针对信创类企业轻资产重科技的特点,推出了专精特新险,涵盖财产、人员、研发、知识产权等各类风险保障。推动有条件的公司先行先试,积极为产业链企业提供风险减量服务,不断拓展服务内容和范围,帮助企业将风险减量嵌入管理和生产中,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方案,例如推动某公司对集成电路企业火灾爆炸、烟熏污染、危险性液体、气体泄露等风险全面评估,探索构建“一家牵头、多家共保、按需再保”的产业风险管理平台。推动行业成立科创分支机构,建立创新实验室,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图像识别、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产品精准定价、远程查勘定损、智能理赔服务。支持行业发挥保险资金优势,协调总公司为重点产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形成保险行业与重点产业长期深度融合,目前已协调国寿铁工(天津)股权投资基金落户天津。四是强化数据治理,提升监管前瞻。针对保险服务产业链数据口径不统一、统计分析不准确等问题,创新建立保险服务产业链EAST专业模型,形成多维全景视图,明确数据口径和统计标准,直观反映保险服务产业链数值、份额、增速同比变化,解决数据滞后问题,为研判发展趋势、细化监管措施提供科学支持。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服务评价体系,加强信息统计分析,宣传推广优秀案例,发挥监管激励作用。今年上半年,保险行业已为2229家产业链企业提供保险保障和风险减量服务,风险保障金额达3565.28亿元,目前我局正稳步推进保险服务产业链工作,将继续创新工作思路,落实落细监管举措,充分发挥保险“稳链、补链、强链”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2023年8月3日 10:14:00

  • 刘宏涛:

    时间关系,今天的媒体提问环节就到这里。为了更方便宣传报道,我们还准备了一些案例和素材,会前已经发给了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想了解的情况,欢迎大家会后再与我们沟通。衷心感谢各位记者朋友一直以来对天津银行业保险业发展情况的关注,以及对我局新闻宣传工作的大力支持!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23年8月3日 10:15:00